-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今年以來,出口連續超預期增長,出口值在近兩個月內連創歷史新高。記者調查發現,今年上半年出口企業經營情況好得超乎想象。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業集中的地區,金融危機后的“工廠搶訂單”變成了“貿易商搶工廠”。一番喧囂過后,隨著下半年海外貿易補充庫存告一段落,企業出口訂單也開始回歸理性。但8月底開始的“圣誕訂單”又使得外貿情況回暖,目前已基本穩定在2008年危機前水平。
調查發現,不少出口企業議價能力有所提高,趁著訂單回暖之勢順勢將上漲成本轉嫁給境外客戶。同時一批具備規模和技術優勢的出口企業,通過產品升級提高利潤附加值,化解匯率波動和成本上升風險。
這些地區的出口情況顯然好于預期。不過專家提醒,出口在超預期增長后面臨回落的風險,出口回落可能在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顯現出來。外部出口環境未來可能繼續變差,內部工資上漲壓力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等風險不容忽視。
出口企業:
加班趕貨驚現價高者得訂單
“上半年真是忙得要死,工人經常加班趕訂單,現在訂單量回落了一些,但基本上穩定在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廣東東莞一家制衣廠廠長史東光表示。這家企業十幾年前落戶東莞長安鎮,是一家為歐美戶外服裝品牌代工的港資企業,德國、法國、英國是其歐洲的主要市場。
他介紹,上半年訂單量猛增最主要原因是補充庫存。整個2009年貿易商訂單采購量很少,上半年庫存消化得差不多了,亟須補充庫存。另外,金融危機后有些制衣廠倒閉,工廠數量縮減,訂單集中度增加也是一大因素。
不少出口企業對此都感同身受。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出口企業集中的地區,金融危機后的“工廠搶訂單”變成了“貿易商搶工廠”。江蘇一家服裝類外貿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半年國外客戶訂單催得火燒眉毛,加工廠還要坐地起價。因為訂單太多,不少加工廠甚至不顧以前的合作關系,誰出的價高就給誰做。
經過一番喧囂過后,下半年出口訂單開始回歸理性,但最近情況又有所回暖。史東光介紹,一般8月底工廠開始接單圣誕訂單,三個月左右的生產周期后這批產品要保證節前出貨。“上半年是補充庫存,現在是真正反映需求量。看起來歐洲訂單情況不錯,尤其是德國經濟率先恢復,出口德國的訂單量這段時間增長得最快。”史東光說。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一些規模較大、實力雄厚的出口企業訂單情況更為樂觀。全球最大假發加工企業瑞貝卡董秘陸新堯對記者表示,現在女裝假發的訂單已經排到年底,工藝發條訂單也排到11月,訂貨最為靈活的化纖發條也排到9-10月份。“現在最大的產能不足集中在歐洲白人假發產品,非洲產品目前也十分正常。”
調查發現,除紡織服裝等大宗商品出口訂單穩定增長外,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導的機電產品訂單也基本保持穩定。“訂單沒有驟降,現在正值西方圣誕節禮品生產高峰期,訂單不斷增多,都忙不過來,缺工依然很嚴重。”東莞市一家電子企業負責人表示。
據東莞匯安人才市場招聘信息,近幾場招聘會企業招聘環比上月有10%左右的漲幅,招聘職位數上升了14%,特別是普工技工類崗位需求上升37%。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在出口商品中占主導的機電產品出口增長36.2%,高于同期總體出口增速0.6個百分點。其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2026.3億美元,增長34.7%;機械設備出口1696.7億美元,增長36.6%。
漲價風:
議價話語權在增強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不少出口企業議價能力有所提高,反而趁著訂單回暖之勢,順勢將上漲成本轉嫁給境外客戶。
陸新堯介紹,隨著海外市場需求改善,目前瑞貝卡產品價格已經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2008年到2009年,根據當年的運行情況,我們對價格做了調整,使得當年的業績達到了20%的增長。目前價格又分批恢復到金融危機前的情況。現在隨著產品的升級、高檔產品的出現,價格有望繼續得到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出口企業的議價能力得以提升,與金融危機中中國出口市場份額的擴大不無關系。2009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且中國產品多具有剛性需求特征,一旦外部需求恢復,作為供給方的話語權也將得以提升。
中金公司報告認為,如果把日本與四小龍四小虎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其出口增長持續了40年,占世界出口市場份額最高到達23%。中國出口雖然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出口占世界市場份額只有9.6%,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任何一個大的經銷商要依賴于供應商對它經營需要產品的供應,對企業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在價格上、利益分配上經銷商要考慮企業的分成,這是進行二次分配的過程。”陸新堯介紹,瑞貝卡將在附加值上下工夫,多推出高檔產品,雖然高端產品成本要比普通產品高,但在毛利相同的情況下,利潤附加值的絕對值要明顯增加,這無疑將撫平匯率波動和成本上升的壓力。
此外,出口成本上升不僅僅是中國面臨的壓力,以制造業出口為主的全球其他國家也已逐漸告別低成本年代,全球制造業正在進行一輪新的變化。
全球最大貿易與物流企業香港利豐集團總裁樂裕民指出,來自孟加拉、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成本都在上漲。當中國的價格上漲時,多數其他國家也會跟進。多數零售商都接受價格上漲而別無選擇。不僅是中國的價格在漲,到處都在漲。但至于把漲價部分傳遞給現在這個市場的消費者會更加困難。零售商真正指望的是怎樣提高效率,怎樣少搞降價促銷。
未來:
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中國出口企業也并非前途一片光明,一些潛在的風險仍需警惕。大部分分析師都認為,出口在超預期增長后面臨回落的風險,出口回落可能在第四季度或明年一季度顯現出來。
交通銀行研究院陸志明指出,從外部環境來看,新興市場國家采取加息、緊縮貨幣等措施減壓經濟過熱、歐美日發達國家弱勢復蘇、CRB指數漸趨穩定,中國的出口需求將會有所放緩。再加上去庫存周期逐漸開始,外部出口環境未來可能繼續變差。從內部環境來看,中長期工資上漲壓力增加、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加、出口企業利潤空間收窄,不斷擠壓出口企業的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
分析師指出,尤其是機電產品等彈性比較大的產業,未來波動的幅度可能更大。譬如機械設備的出口方向是新興經濟體和資源國,但受國外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美元反彈等復雜因素的影響,下半年國外對機械設備的需求存在緊縮的風險。上半年超預期的需求部分透支了未來,未來機械設備的出口增速將低于上半年。而7月份被取消出口退稅的部分行業產品出口,如對橡膠、農藥、無機鹽等行業受影響比較大,部分企業搶在出口退稅取消之前突擊出口造成近兩月出口快速增長,三季度開始這些行業出口可能會大幅減少。
同時,中國出口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的風險也在增加。自1995年以來,我國連續15年成全球反傾銷最大受害者。去年我國GDP占全球8%,出口占全球9.6%,而遭受的反傾銷占全球40%左右,反補貼占全球75%。今年1月-5月,共有14個國家(地區)對我國產品發起31起貿易救濟調查,總案值約18億美元。
來自歐美的貿易救濟調查往往對整個出口行業帶來重大打擊。以陶瓷業為例,歐盟國內產業5月下旬對中國進口瓷磚啟動反傾銷調查提交的申訴,根據慣例歐盟將于本月10日至20日期間正式立案。由于涉案金額超2億美元,涉案企業幾乎涵蓋國內知名陶瓷企業,一旦立案,將成為中國陶瓷行業面臨的史上最大的反傾銷調查。分析人士認為,這些潛在風險也不能忽視。
出口反彈難持續企業亟須練內功
出口反彈近期連續超預期,未來會否延續增勢?對此記者采訪了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和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外貿研究部研究員李健。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出口產品具有一定綜合競爭力,但考慮到全球經濟增長減速和成本效益影響,未來出口增速將放緩。出口企業應抓住時機,苦練內功,轉變外貿經濟增長方式。
出口放緩概率大
中國證券報:最近兩個月出口值連續創下歷史新高,而且一些來自企業的情況也顯示當前訂單狀況不錯。出口復蘇在今年三、四季度能否持續?
張燕生:目前我國出口走勢還是比較好的,但下半年很難持續。原因是,上半年我國對歐盟出口的增長走勢很好。在發達國家中,增長率甚至高于我國對日本和美國的出口增長率。但出口是一個慢變量,上半年所有不好的信息都還沒有反映到出口上來,比如人民幣對歐元的升值。歐洲區需求的緊縮,既包括私人投資消費的緊縮,也包括公共財政的緊縮,以及歐元上半年持續走低,到了下半年,這些情況都會起反應。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和目前的經濟情況,再庫存周期結束以后,全球經濟是否會進一步的萎縮令人擔憂。下半年前高后底的走勢下,即使企業的訂單比較好,很大程度上還是危機后的反彈和恢復,并不是趨勢性的。
我們維持今年年初基本預測,認為今年貿易順差可能還會從去年的1900億美元下降到1300-14000億美元左右。1-7月份已經是800多億順差,下半年順差規模在500-600億之間。
但是中國貿易還是受政策影響很大的,現在的政策影響很大程度上是進口的政策。如果進口出現結構性的大幅調整,剛才說的情況就會發生大的變化。如果政策大幅度寬松,我們的進口會因為政策的寬松而增加,但內需拉動的進口還會有所減少。
李健:中國的綜合競爭力還是比較強的,另外,中國的產品還處于比較中低端的階段,需求具有一定剛性。中國目前外貿恢復性增長比全球貿易增長要好一些。下半年企業訂單會受到全球經濟增長減速的影響,不會像上半年那么火爆,同時,企業也考慮成本和效益因素,增速會放緩,不會像前七個月處于較快的增長,相較于周邊國家來說,總體來說還是比預期要好。
企業應該練內功
中國證券報:我們在調查中發現,有些企業的議價能力在提升,這是不是說中國出口的競爭力在金融危機后有所增強?
張燕生:以前的產品提價是很難的。但是現在企業做了很多產品創新的努力,出現新的產品結構或者新的市場、新的顧客,這個時候的議價能力就會比較強。過去很多傳統歐美優質客戶都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預算減少,訂單減少,或者一些企業出現風險,此時企業都在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反映出來就是企業的議價能力是比較強的。
那么反映在我國的出口價格指數上的情況是,在政策比較穩定的情況,出口的價格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堅挺的。往往價格下跌都是在政策調整不確定和訂單下單不確定的時候。這個時候價格會往下走。在短時間內,從我國出口產品的替代性上看,競爭對手跟我們還是有差距的。但是這種情況不是特別樂觀。原因是我們的成本在大幅上升,企業的議價能力有限,但競爭對手的成本并沒有大幅上升,差距轉變到一定程度會逆轉。因此,樂觀主義的形勢要引起警惕。
對出口企業來講,去年是求生存,活下來是最重要的。今年是抓機遇,因為今年外貿需求會有不錯反彈。明年是練內功,因為明年的經濟不會像今年這么好,這是令人擔憂的。
李健:不同商品不太一樣。一些商品對國際定價有影響力,這部分商品受影響較小。有些自由度大、競爭激烈的商品就會發生利潤兩頭受擠的情況。這種情況反映了外貿企業不應扎堆于中低端的產業和產品,要轉變增長方式。匯率的調整、勞動力成本提高以及要素價格的提高,是轉變外貿經濟增長方式的契機。一些處于經營能力差、處于產業低端的企業盈利將走弱,最終被淘汰出所在行業,而留存下來的是一些經營管理水平高、技術水平高和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同時,外貿的量會適度減少,增長也將放慢,這樣就會擺脫外貿形勢素來供過于求的局面,這樣才會對定價權產生一定的作用。另外,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的外貿產業大部分集中于低端的制造業,過分發展產業鏈的下游,造成了上游產品的剛性,企業大量進口原材料,致使原材料一再漲價,最主要還是供求關系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