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與其花大力氣去調控并不十分嚴重的通脹隱憂,不如考慮如何讓國民收入分配變得更合理一些。中國收入分配改革如今已步入深水區,零敲碎打式的增量改革已沒有多少余地,剩下的就是直面矛盾的核心:重新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而不解決社保、醫保和高房價這些根本的制度性問題,中國就不可能出現龐大的中等收入人群。
盡管7月中國消費物價指數(CPI)僅略微超過3%這一紅線,可通脹隱憂已在公眾心底滋生。國際糧食價格暴漲和國內綠豆、大蒜等農產品價格輪番炒作的雙重壓力更強化了人們對于未來通脹的預期。雖然央行早在去年年底就已預見,在經濟復蘇階段,通脹很快會成為麻煩,并為此提出了“管理通脹”的政策理念,但從通脹預期似還在不斷強化來看,實際效果并不理想。
這其實也不難理解。一方面,根據經濟學的“菲利普斯曲線”,通脹與就業(或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某種微妙的正向關系,當中國經濟增速重新回到8%以上時,3%甚至更高一點的通脹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過于緊縮的貨幣政策反而可能誘發經濟“二次探底”;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人或多或少存在“貨幣幻覺”,傾向于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做出反應,而忽視實際購買力變化——在工資上漲的情況下,即便物價上漲了,人們并不會對此太在意;只有在工資不漲、物價上漲的情況下,他們才會轉而關注貨幣購買力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