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4年5月至2010年2月,我國連續為貿易順差,雖然2010年一季度貿易順差同比減少76.7%,3月份甚至出現貿易逆差,但依然是順差國。我國長期的貿易順差是如何形成的?近來順差減少的原因是什么?今后外貿發展趨勢如何?海關總署署長盛光祖日前回答了記者提問。
外企是順差主要受益者
問:我國貿易順差形成的主因是什么?
盛光祖:外商投資企業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主要來源,也是貿易順差的主要受益者。外商投資企業主導了我國55%左右的對外貿易,其中60%以上為加工貿易,它們通過加工貿易給我國“制造”和“轉來”了大量貿易順差。即使在出現貿易逆差的3月份,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仍然保有近2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我國貿易順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外商投資導致的出口膨脹和進口替代。首先,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形成強大的制造能力,大量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和中低端的高新技術產品,使我國出口規模持續膨脹。
其次,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導致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順差大量轉移到我國。長期以來,加工貿易占據我國外貿的“半壁江山”,其中80%以上為外商直接投資經營。由于加工貿易的存在,我國從日韓等周邊國家和地區大量進口加工裝配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為成品或半成品后出口到歐美等國家和地區,造成了原來屬于周邊國家和地區對歐美的貿易順差“轉移”到我國內地。
總體來看,外商投資企業是貿易順差的最大受益者。利用我國廉價的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從事加工貿易,外商投資企業獲得其中絕大部分利潤,我國僅得到少量加工費。最著名的芭比娃娃,每個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是9.9美元,我們企業得到的加工費僅為0.35美元,擁有該品牌的美國企業則獲利近8美元。
擴大進口增強世界信心
問:國際金融危機期間,我國外貿對全球經濟有什么影響?
盛光祖:為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政府果斷推出保增長、擴內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努力擴大進口,為全球經濟復蘇做出重要貢獻。自2009年5月份起,我國實際進口物量開始增長,當月同比增長了3.7%,到目前已經連續增長了11個月,最高的月份增長了63.5%。
我國外貿進口有力地拉動了全球出口復蘇,增強了世界經濟企穩回升的信心。全球貿易信息系統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取代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進口國。已公布2009全年外貿數據的71個主要貿易國(地區)中,有59個國家(地區)的出口對我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強。
同時,我國進口強勁增長,還帶動原材料價格止跌回升,增強了全球經濟發展的信心。
將加大自主進口力度
問:我國今后外貿發展趨勢是以順差為主,還是逆差為主?
盛光祖:我國政府并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主觀努力和客觀條件將促使我國外貿進出口發展趨于基本平衡。
國際上通常認為,貿易差額與當年貿易總額的比值在10%以內,則對外貿易處于基本平衡狀態。2009年我國貿易順差與貿易總額的比值已收斂至8.9%,今年一季度則進一步降至2.3%,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態勢有所鞏固。與此同時,我國外貿依存度已經從2006年的67%大幅降低到45%,其中出口依存度從37.1%降至24.5%。
目前,我國正致力于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包括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致力于對外貿易的基本平衡。從出口來看,我國出口在實現恢復性增長之后繼續擴張難度很大。首先,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消除,世界經濟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能力的削弱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使消費需求難以較快恢復;其次,國際貿易保護主義肆虐蔓延;第三,大宗商品價格恢復到高位,我國提高工人的工資標準和加大勞動者權益保護力度,導致出口產品成本增加。更重要的是,與關注出口量相比,當前我國更注重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從進口來看,我國進口將保持旺盛增長。首先,隨著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的不斷加快,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將取代外需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其次,國際市場原油、鐵礦砂等大宗產品進入價格恢復通道,必將繼續促進進口值的快速增加;第三,促進對外貿易進出口實現基本平衡的國策,也將使我國加大自主進口的力度,擴大從主要順差國的進口。
因此,我國“外商投資企業+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結構,仍將形成貿易順差,但隨著我國在外貿領域著力于“拓市場、調結構、促平衡”,貿易順差規模將繼續減少,對外貿易發展將趨于基本平衡。
羅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