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勞倫斯·格林伍德、哈佛大學德懷特·H·佩金斯、牛津大學琳達·岳……諸多國際知名的經濟界專家日前來京,參加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亞洲開發銀行聯合舉辦的“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方向和政策國際研討會”,為中國新五年規劃出謀劃策。這是中國國家發改委第一次與國際組織聯合舉辦針對中國5年發展規劃方向和政策的國際研討會,通過研討會向全球征求未來發展建議。
借鑒各國先進經驗
“規劃的編制要全面把握國際國內環境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作為中國未來5年經濟和社會發展行動綱領的‘十二五’規劃的編制更是如此。”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田錦塵副司長說,外國專家對于國際環境和未來走勢的分析有著獨特視角,了解他們的看法、判斷和觀點,對我們準確看待和分析國際環境、展望未來國際經濟發展趨勢是有幫助的。
田錦塵認為,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研討“十二五”發展的重大問題,對我們理清規劃發展思路、明確未來政策取向,更好地趨利避害、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具有積極的意義。
“從‘十一五’規劃面向全國公開選聘研究單位開展前期重大問題研究,到此次‘十二五’規劃與國際組織開展更深入的合作研究,我認為這是現代政府治理理念在公共決策方面的體現。”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林紅認為,一方面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政府治理理念的進步與成熟,另一方面外部世界的影響與借鑒作用越來越大。
除了開展合作研究以及召開國際研討會聽取國際專家的建議,田錦塵表示,在“十二五”規劃編制過程中,會根據工作需要,就規劃中涉及的一些重大問題,以適當方式聽取他們的意見。在今后規劃實施的中期評估過程中,也會以各種形式繼續聽取有關海外專家的意見。
“‘十一五’規劃實施中期評估的第三方報告之一是由世界銀行獨立提供的。在‘十二五’規劃編制完成并付諸實施之后,我們仍然希望海外專家繼續給予關注和支持,在規劃評估等環節發揮積極的作用。”田錦塵說。
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南書畢表示,中國向全球征求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意見,表明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具有“國際眼光”。
“引進外國專家參與‘十二五’規劃研討傳達出的信息,在我看來,是中國政府既有民族振興的抱負,又有融入全球的現代意識。”林紅表示,以中國目前的開放度來看,國內因素與國外因素越來越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因此,僅憑中國經驗和中國視野下的國家決策已經難以適應全球化時代的要求了。
“中國國家發展戰略應該從一個更多國內定位的戰略逐漸過渡到一個更具國際意識的戰略。”林紅認為,“十二五”規劃是未來5年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戰略考慮,屬于國內事務,但它的影響卻不僅限于國內。通過與外國專家研討,可以直接了解外部世界對中國發展的感受和意見,使得“十二五”規劃真正適應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國的需要,這也有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認知中國。
“當然,這也表明中國越來越自信。政府相信自己有能力吸納國際經驗并有效地實踐到國內發展建設中。”林紅說。
開門作規劃漸成趨勢
事實上,在編制五年規劃過程中吸收國際組織、國內外專家、社會各界的研究成果和意見建議并不是第一次。
田錦塵介紹說,在編制“十五”計劃、“十一五”規劃的時候,就曾經委托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其他機構等國際組織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并提交了研究報告。
在“十五”計劃和“十一五”規劃編制過程中,都開展了面向公眾的建言獻策活動。
在編制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規劃時,也曾面向國際、國內開展了更廣泛的征求建議的活動,并將規劃初稿的中英版上網征求意見。
但是,與國際組織聯合舉辦針對中國5年發展規劃方向和政策的國際研討會,的確是第一次。
“國際研討會是一個非常好的形式,為從事‘十二五’規劃研究的專家學者和規劃制定者的面對面交流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平臺。雙方的交流與互動,不僅能夠使各方面研究成果在盡可能廣的范圍內得到傳播和共享,對于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相關研究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田錦塵說。
林紅認為,此次采用的國際研討會形式,實際上是以一種學術研究的非官方形式提供政策咨詢。“既有形式上的意義,又有實際上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