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1日電 《國際先驅論壇報》刊出文章指出,過去全球經濟蕭條時,美國老大哥總是帶領歐洲和全球其它區域重振元氣,但如今火車頭的角色將易主,復蘇的支撐動能首次由中國和亞洲其它地區取而代之,引領著仍在風雨飄搖的西方國家走出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
以下為報道主要內容: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預測,不斷崛起的中國勢力,將足以挑戰、甚至最終將超越美國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即便全球經濟完全擺脫低潮,但這項趨勢的轉變,對美國和西方世界勢必引發極大的影響性。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首席經濟學家索斯(Neal Soss)表示,“全球經濟的重心早就已開始轉移,此次的衰退正好是個轉折點;一肩撐起全球的復蘇動力的是亞洲而非美國,這是前所未見的情況。”
不過,來自中國消費者和企業強勁的需求,刺激油價自年初的谷底持續攀升,迄今已倍增到逾70美元的水平。同時隨著美國政府需要大筆借款融資,以供應振興和紓困方案的巨額開銷,中國仍將持續收購美國債券。
此外,美國也被德國、日本等出口導向的國家擺到一邊去。中國已在2009年上半年擠下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歐洲制造業者也將目光望向東方而非西方。
花旗集團歐洲首席經濟學家桑德斯(Michael Saunders)表示,2001~2002年和1990年代初期的不景氣發生后,美國往往扮演著全球火車頭的角色。在那時,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欠缺足以支撐他們度過困境的儲備現金。然而過去10年來,中國自西方取得巨額的貿易順差,現今手上握有高達2.13兆美元的外匯存底,鞏固自身實力,成為迅速崛起的經濟強權。
象索斯等經濟學家皆預期,由中國領頭的復蘇力道將延伸至美國,如今成長效應已在歐洲浮現。
法國和德國經濟體已交出第二季正面表現的佳績,令多數經濟學家大感驚喜,連向來保守的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亦公布一份標題為“歐元區第二季GDP:中國制造?”的報告。
如今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德意志銀行駐倫敦經濟學家莫伊克(Gilles Moec)說:“這實在令人驚訝,因為通常亞洲不會在歐洲出口或生產扮演要角。”
據法國海關資料顯示,第二季法國出口至中國和其它東亞經濟體的金額,大幅躍升18.7%,徹底翻轉第一季時16.2%的歷史跌幅。由歐元區16國出口至中國和東亞區的金額在第二季亦勁揚6.3%,第一季時則萎縮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