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各省市自治區都相繼公開了上半年的成績單,但出現的一個問題讓人不解。按道理說,全國GDP總量是各省市自治區的總和,可是,當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公布的上半年GDP數字加起來后,竟然比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約多出1.4萬億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表示,要客觀看待這一問題,各省市自治區統計的數據,存在重復計算的問題。葉教授舉例,一家大型公司,總部按各分公司營收之和進行統計,而各地又將各分公司營收納入統計。葉教授此意,似乎又是統計口徑的問題。
上網查了一下,不料葉教授還有另一重身份: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原來如此,屁股決定腦袋啊。據有關專家介紹,當前GDP統計存在著越向下越高的傾向,比如各縣總和大于全市,直至各鎮總和大于全縣。全國這么多縣,不可能各縣都有大型公司。而一個現代化的大型公司,不會吃飽了沒事干,在一個縣內設若干家分公司吧?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GDP越向下越高的傾向由來已久,而究其原因,說白了就是政績吹噓。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上半年各地的政績單,面對增幅有所回落的事實,很多地方找到了很好的說辭:好于預期好于周邊,高于全國或者全省平均。大家都好于周邊都高于平均,不知,這平均是如何算出來的。毫無疑問,統計數據失真給宏觀決策提供了錯誤參考。更大的問題在于,這種統計數據互相打架的現象,極大地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導致再科學的決策都會受到質疑,從而直接影響到決策的執行力。
當前行政問責風生水起,在統計領域同樣應該啟動問責。此時,多出來的1.4萬億需要審計問責,需要有人為此承擔責任。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統計失真現象。(摘編自《大河報》8月1日文/毛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