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家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政策的推動下,今年以來,汽車業已成為國內率先復蘇的先導行業。7月2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全球智庫峰會”開幕式上表示,把擴大消費重點放在住、行消費上,推動居民消費升級。分析人士認為,未來中央政府還會有擴大汽車消費的政策陸續出臺,作為“保增長、擴內需”的兩大引擎之一,汽車業將掀起一輪新的消費高潮。
對經濟拉動作用超過10%
今年初,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中國經濟面臨著外需萎靡,內需不振的嚴峻挑戰,為此中央果斷決策,提出了“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其中將汽車產業列為十大振興計劃之首,并非偶然。
汽車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是由其超長的產業鏈和在人們需求結構中的地位所決定的。
從產業鏈分布看,在上游原材料環節,汽車產業和鋼鐵、有色金屬、橡膠、石化、塑料、玻璃等產業休戚與共;在中游生產制造環節,汽車產業與機械電子、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行業利益相關;到了下游環節,汽車產業又與物流、金融、保險、銷售、廣告等服務業密不可分。除此之外,汽車保有量的增長,還將拉動高速公路的投資需求,從而帶動水泥、建材等基建行業的發展。
從人們的需求結構看,在滿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提高生活水平的關鍵位置。汽車是所有“行”的方式中最便捷、最個性化的產品,也是最能滿足這一需求的產品。
一輛轎車作為最終消費品,最少要由2萬多個零部件組成。汽車工業不僅投資量大,規模經濟要求高,更為重要的是中間投入和價值量轉移的比重大,換句話說,汽車產業的投資具有乘數效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汽車工業是一個1∶10的產業,即汽車工業1個單位的產出,可以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各環節總體增加10個單位的產出。如此巨大的帶動作用是任何其他產業都望塵莫及的。
國家發改委統計數據顯示,2002年,我國汽車工業總產值跨過萬億大關,當時占全國GDP的比重接近2%;到2008年,汽車工業總產值占GDP的比重已超過8%,如果加上對上下游行業的帶動,汽車工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遠遠超過10%。
汽車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已經立竿見影。以鋼鐵業為例,據中信建投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1月份寶鋼公司熱鍍鋅產品中汽車板的訂單僅有2.3萬噸;而5月份,此類產品的訂單已上升至9萬噸。在汽車板訂單增長的同時,寶鋼冷軋板和鍍鋅產品的價格也基本保持穩定。
政策刺激引發消費浪潮
今年以來,國家采取了燃油稅改革、小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汽車下鄉、報廢補貼、以舊換新等一系列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1-5月份,國內汽車銷量實現495.68萬輛,同比增長14.29%。國內車市逐步回暖,重新步入增長軌道。
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表示,國家從稅收、財政等多方面推出扶持車市的政策,特別是國家發出鼓勵擴大汽車消費的明確信號,對國內車市止跌回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在美日歐等主要汽車市場陷入蕭條之際,只有中國車市一枝獨秀。中國政府以刺激小排量汽車消費為主的政策措施,正好契合了當前中國的汽車消費結構,有樂觀者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即將迎來一次新的消費浪潮。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在多個場合表示,中國汽車產業的第三次浪潮已經到來,預計這次浪潮會持續4-5年之久。
龔方雄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過去十年出現過兩次浪潮,第一次為2002年至2003年,由一線城市的居民主導。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城市的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一定水平,轎車開始大規模進入家庭,但由于一線城市的人口總數加起來只有5000萬左右,因此,第一次浪潮沒有持續很長時間,當時汽車股翻了2-3倍。
第二次浪潮是從非典開始,二線省會城市的居民收入達到一定水平,加入有車一族。二線城市比較多,總人口接近2.5億左右,所以第二次浪潮持續了4年之久,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來襲才結束,在此期間汽車股的價格漲了5-6倍。
龔方雄認為,中國汽車產業即將迎來第三次消費浪潮,三線城市的居民開始買車。去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是3000多美元,三線城市的人均收入可以達到4000美元左右,從國際經驗判斷,4000美元已經邁過了購車的門檻。我國三線城市的人口大約有3億人,所以預計第三次浪潮還將持續4-5年時間。
長江證券分析師易俊豐表示,今年上半年汽車銷量的迅猛增長有政策刺激的因素。下半年隨著政策刺激效應的減弱,以及油價上調,個別月份銷量環比可能會出現下滑跡象,但支撐汽車需求的根本因素是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預計2009年和2010年我國汽車銷量將分別達到1083.87萬輛和1262.05萬輛,銷量增速分別為15.76%和16.44%。(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