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資料價格指數趨向上升
●進口對生產和消費產生沖擊
●擴大內需產業振興帶來需求
●旱災和股市好轉會抬升價格
從去年10月份至今,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也開始下降。加上宏觀調控的作用,原先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得到抑制,并且轉為通貨緊縮。通貨緊縮是經濟不景氣的表現,說明企業生產開工不足,國民消費減少。但是,我們也要保持清醒頭腦,防止通貨緊縮的現象在下半年被通貨膨脹所替代。如果下半年通貨膨脹再次發生。其結果是,中國將面臨通貨膨脹和失業的兩大壓力,政府宏觀調控政策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那么,為什么下半年通貨膨脹可能再次發生呢?其理由如下:
第一,目前生產資料價格指數(即PPI)有上升趨勢。從市場的情況看,我國企業的一些生產資料已經在悄悄上漲,包括各種原材料、農用生產資料(如化肥、種子、農藥)等在上漲。一般說,生產資料價格指數(PPI)是消費資料價格指數(CPI)的先兆性指標,PPI漲了,CPI也會隨之上漲。
第二,受美元貶值的影響,國外商品進口對中國的生產和消費產生沖擊,直接后果不僅使國內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和PPI上漲,也會帶動CPI上漲。
第三,受國內4萬億元擴大內需和產業振興計劃的影響,國內企業生產會逐步擺脫衰退,在下半年開始復蘇,這當然是好事,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其不利就是生產資料價格會逐步上漲,進而帶動CPI。如果房價格也開始由降轉升的話,CPI將上升得更快。
第四,今年上半年我國12個省份遭遇嚴重干旱,國家已經啟動一級應急方案,這是歷史上的首次,說明干旱的嚴重性。這預示著什么呢?我認為至少預示兩點:一是農產品價格和水價可能上漲;二是其他消費品價格可能隨之上漲。
第五,股市好轉,人們非財產性收入增加,也將刺激消費,抬升消費品價格。
由此可見,下半年通脹不僅有可能發生,而且會成為必然現象。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未雨綢繆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不這樣,到時又來一個急剎車,對國民經濟會造成不良后果。 (作者何維達為北京科技大學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