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如此兇猛,輿論現在調子很低沉,一些學者的判斷很悲觀。
確實,雖然布什政府的救市法案最終在國會通過,但華爾街卻遭遇了黑色星期一。道瓊斯指數經過歷史性的狂跌,已經在萬點以下運行。屈指算來,美國次級債危機爆發至今已經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可危機不僅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而且正迅速波及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這場危機持續時間長,波及面廣,美國經濟將要經歷一個較長時期的緩慢增長,其他國家經濟也會受其拖累。
不過,筆者今天想提出一點不同的看法:雖然救市法案不能解決美國和世界上所有問題,不能使美國經濟免于衰退的危險,但是對比1929年大蕭條與此次金融危機的異同,并結合當前的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在金融救助法案得到實施的前提下,金融危機將會得到有效的遏制。
這樣的判斷,依據的主要理由有:
一、世界各國聯手救市力度大,針對性強。雖然美國政客討價還價、貽誤時機,但是包括歐洲在內的各國都已經行動起來,積極向貨幣市場注入流動性,向金融機構注入資本金。由于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今天,國際社會抵御金融風險的積極性都很高。各國也深知經濟危機的危害,保證信用體系的完整,挽救全球經濟是一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就像英國首相布朗所說,要采取任何能阻止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措施。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也說到, 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不是最后的行動,如果有需要還會推動新的方案。
二、金融危機向美國實體經濟部門傳導的動能有限。美國人常常稱實體經濟為Main street,稱資本市場為Wall street。在這次金融危機受打擊最大的是資本市場,實體經濟受到的沖擊卻沒有想象中的大,這得益于美國的融資體系。美國是一個以直接融資為主的國家,證券市場非常發達,跨國企業統治了美國經濟。而這些特大型企業基本上都是上市公司,對銀行貸款依賴程度較低。不會因為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影響再生產。前不久微軟宣布投入400億美元、惠普宣布投入80億美元回購本公司的股票都說明了這點。同時,疲弱的美元也有助于提振美國的出口,在美國上半年3%的經濟增長中,有兩個百分點就來自強勁的出口。
三、救市不會導致美元大幅貶值、資本大量外流。現在美國政府用大約5000億至7000億美元的資金收購市場上大約10000億至14000億美元的次級房貸債券,這不僅會緩解金融機構資金壓力,也未必會造成美國國庫的實際虧損。一方面,財長保爾森已經在宣布救市措施的同時聲明美國政府不會以超過票面值50%以上的價格來收購金融機構手中的次級債,另一方面,救市措施本身就有利于穩定美國房價。到目前為止次級房貸違約率20%左右,房價下跌25%左右。而只要美國房價能穩定,這次收購的次級債就有可能得到足額償還。這樣,美國財政就不會有重大虧空,美元也就并不會再大幅貶值。再有,歐洲經濟一蹶不振,歐元區的利率下調空間很大,加上歐洲銀行體系問題叢生。這一切都使資金不會大量從美國流出。
四、信用緊縮會因為美國政府的救市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緩解。注入美國金融體系內5000億至7000億的美元會大大充實各金融機構的實力,因為這部分資金可以視為高能貨幣,可能會以3到5倍的放大效應在美國金融市場發生作用。這次金融危機跟1929年的大蕭條的一大區別就是,當時美國20000家銀行中有15000家破產。政府沒有采取有效手段來新增金融機構或者金融資本來彌補15000家銀行倒閉所造成的信用窟窿。而這次金融機構的新增資本還是比較及時和充分的。比如持有1000億美元的花旗銀行就通過增資擴股引進了新的資本500億美元,還賣掉德國分行籌集資金80億美元。現在虧空比較大的金融機構已經破產清算,幾家比較大、資產質量比較好的金融機構反而因為這場危機增大了市場份額,原有的信用收縮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緩和。
五、金融巨頭的財務報表將得到改善,信用等級會得到維持甚至提高。由于所有金融機構已經按照持有次級房貸債券面值50%的比例提取了壞賬準備,這次政府低價收購次級債券不會造成金融機構的虧損。金融機構狀況的穩定對改善之前的信用緊縮狀況有一定幫助。另外,美國的金融巨頭們如花旗銀行、美國銀行、摩根大通、高盛、摩根斯坦利現在資產負債表已經趨向健康、備付金充裕,再加上在美聯儲的牽頭下聯合10家金融業巨頭成立的700億美元的基金,進一步穩固了這些市場中堅力量在投資者中的信心。未來即便是有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出現破產倒閉,也不會對市場造成重大沖擊。
還不能不提的是,一向謹慎的巴菲特已宣布向高盛注資50億美元,并保留再注入50億美元的權力;日本三菱UFJ銀行集團宣布將購買摩根斯坦利20%股權。富國銀行以高出花旗銀行出價的數倍價格收購瓦喬維亞銀行。這些動作都表明市場的信心在恢復。雖然次級債危機對經濟的負面影響還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消化,這場危機引發經濟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但金融危機發展成為全面的經濟危機的機會并不大。當然,我們也要關注一些市場的變數,如美國證監會對賣空的曖昧態度可能會再次導致不法投資銀行的分析員連同對沖基金利用謠言和不負責任的市場評價來狙擊相對脆弱的金融企業等等。(檀江來 汕頭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