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從一年前的每桶六七十美元到今年3月份已接近110美元,石化鏈條上的企業正面領著前所未有的壓力。自下游而上游,記者感受到企業面對高油價的擠壓之痛。
下游企業夾縫中艱難求生
“對我們教玩具的影響太大了。”一提起石油,和教玩具打了十幾年交道的溫州教玩具協會會長、浪潮集團總裁章常義有說不盡的感嘆。據他介紹,教玩具所有的材料都和石油緊密相關,原材料絕大部分需要進口。近幾年來,教玩具企業生產成本起碼提高了40%到50%,僅較去年下半年相比,今年玩具成本又至少上漲了20%。開關制造材料主要由塑料和銅構成,兩者分別占材料成本的六成和四成左右。溫州老牌墻壁開關品牌飛雕集團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幾年,開關的材料成本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開關的制造成本上漲幅度更大,一般來說,石油漲價大約一個月左右就會反映到開關制造企業。
記者了解到,作為石化產業鏈最源頭的原料,油價上升影響到整個石化產業,推動價格從上游到下游聯動。對于已經習慣了原材料漲價的溫州企業來說,這一回的上漲壓力已越來越難以承受。
服裝企業也感受到了高油價的沉重壓力。“從面輔料方面來講,成本上升是必然的。光是在燃料方面,成本便提高了近50%。”服裝加工行業的一位企業負責人這樣對記者說,據他介紹,公司除了全棉、全毛面料之外,大部分服裝以棉和滌綸等合成面料為主,其中滌綸等所占的比例達到70%左右。滌綸等化纖面料里的主要成分是PTA(從原油中提煉而出)。來自中華紡織網的消息,油價每漲10%,滌綸面料就會增加20%的成本。
“電價、煤價上揚,運費都在上漲,壓力太大了。”這位負責人向記者不停地抱怨。據了解,地中海航運將于4月份上調從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地區至美國航線的燃油附加費,上調幅度為75美元/TEU。從4月15日起,這些國家出口至美國東岸的燃油附加費將調整至600美元/TEU,運價為1200美元/TEU;至美國西岸的燃油附加費將調整至660美元/TEU,運價為1320美元/TEU。
石化中游陷入“越深加工越虧本”怪圈
讓溫州諸多廠商頭痛的成本實際上就是塑料、橡膠、化纖等工業中間品價格。在原油價格上漲中,這些中間產品價格是否也在勢頭強勁的沖高?價格如何被傳導到下游企業?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走進了某大型石化公司。
“石化相關中間產品基本上都是由一些大型石化公司生產的。但是現在這些產品的盈利能力越來越差了。”這家石化公司的負責人愁容滿面的告訴記者,“受原油上漲拉動,自去年11月起國內石化類產品價格開始上升。但是與原料成本漲幅相比,石化產品漲幅一月份僅為3.8%,多數化工產品毛利是負的。”
記者在公司的一份內部報告中看到,在石化產品3月份利潤表中,聚氯乙烯、聚丙烯、晴綸纖維、晴綸毛料等產品的虧損每噸都在幾百元以上,有的虧損已達上千元。“目前無機化工產品價格漲幅較大的硫黃、硫酸、電石、黃磷等產品,下游用戶基本上都在化工行業內部;而涉及紡織、輕工等下游行業的有機化工產品如乙二醇、PTA、甲醇、純苯等,現在價格還在往下跌。”一位財務部負責人這樣告訴記者。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靠化工來賺錢的,以前最好時候利潤都在兩三億元,從去年11月份開始,油價上漲,但是石化產品的價格卻沒變甚至下降,像塑料原料聚乙烯類產品,以前市場售價是每噸12000多元,現在還是這個價格。原料價格上漲的部分基本上是靠壓縮利潤甚至虧錢來消化了。”計劃部負責人這樣說。
“目前的狀況是越往下加工越不賺錢。”這家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給記者舉例說,制造晴綸的原料是丙烯腈,目前可以賣到每噸1.5萬元左右,是有錢賺的,但是加工成晴綸以后賣每噸1.7萬元左右,減去人工設備等費用投入,晴綸纖維就虧了近500元。“算一算,現在光發工資不開工,就這樣養著化纖廠的工人也比開工生產損失要少得多。”
“化工行業面臨著成本壓力激增而向下轉移成本阻力巨大的嚴峻局面,化纖產業的困境在整個石化行業中十分普遍。”中國石油化工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世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指出,一方面原油價格剛性上漲,推動國內煤、電、氣等原材料、環保和勞動力價格加速上升,導致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化工產品利潤空間縮小,企業只能靠漲價來緩解壓力;而另一方面,由于下游企業集中度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消化漲價能力十分有限。
石化企業面臨艱難洗牌過程
“不要說提價,激烈的競爭反而會把價格壓下來。國際原油價格每桶50多美元已讓不少玩具廠家透不過氣,現在破百了,產品利潤根本沒有生產成本跑得快啊!”在教玩具協會工作了12年的老陳說:“長此以往,企業咋辦?許多廠商連單子都不敢接了,要么提早一兩個月接單,以便提早備貨,商定價格。”
“實際上,我們下游企業經受著高成本和來自市場激烈的雙重競爭壓力,正經歷著一場洗牌。”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說,“現在那些既無品牌也無固定渠道的小企業,只能靠低價競爭,做的往往是一錘子買賣。材料上漲這么多,如果他們按正常規范制造,就沒有利潤,因此,很多企業選擇了偷工減料,而這樣的企業必然會被淘汰。”
“由國際油價引發的本輪化工品漲價潮已出現一定分化。盡管在成本推動下,各類化工品價格只有微弱的上漲,但一些供需失衡比較嚴重的化工品則顯示出比較強勁的漲價勢頭,這部分產品可以彌補成本的上漲。”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以原油為代表的資源價格不斷上漲,考驗著石油化工行業的營運能力,但需求因素才是最終決定行業景氣能否延續的關鍵。”馮世良告訴記者,“面對常規品種的產能過剩導致產品價格的低迷、盈利能力的低下、無法應對日益高漲的成本的殘酷現狀,一方面,化工企業要通過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和創新來努力減少原材料、動力消耗來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市場需求、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差別化率。這是在高成本時代整個石化鏈條下不同企業生存的不二法門。”
“拿我們化纖行業來講,提高纖維的差別化率、提高化纖產品的附加值,是提高行業盈利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那位苦于成本壓力的服裝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據他介紹,國內部分化纖企業正在圍繞芳綸、碳纖維、聚苯硫醚、超高強高模聚乙烯等高技術、功能性的特種纖維進行產業化研發和技術品種結構的優化調整,其中部分品種如芳綸、碳纖維、超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等已經具備了工業化生產的條件。(記者:楊燁 王莉 董學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