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表示,2009年,中國的風電新增容量有可能打破記錄,再度翻番,占全球新增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
報告認為,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10年,中國風電的總裝機容量有望達到3000萬千瓦,超過位居第二三位的德國和西班牙,成為僅次于美國的風電大國,提前十年達到中國政府確定的風電2020年發展目標。
不過,1月22日出版的《自然》雜志中一篇名為《中國的風能潛力》(China’s wind-power potential)的文章也表達了某些擔憂。
事實上,由于風力發電廠前期投入相對較高,且收益遠遠比不上傳統的化石燃料如煤炭發電廠,因此,即使風電作為一種零排放、低污染的技術,依然無法得到過多的青睞。很多風電項目,往往未落地就提前“夭折”。
而即使那些成功開工建成的風電發電廠,也由于電網配套的滯后,其發電效率遠遠落后于國際標準。
該文章還認為,中國現有的相關政策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風電行業的發展。例如,政府采用的投標系統并未采取公平競爭的方式,而是直接將項目開發的權利指定交由那些承諾提供“低價電”的企業,“即使那個價格并不能為企業帶來任何利潤。”因此,建議中國進一步完善有關政策,使之與風電行業能夠良好地相契合,以保證該行業的健康發展。
不過,李俊峰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文章中所提及的現象在一年前還十分突出,但目前已得到較好的解決,“否則不可能以每年超過100%的速度增長。”
以上網電價為例,由于世界水泥價格、鋼材價格的大幅下降,目前建設一座風電廠的投資成本已下降了20%左右。因此,在上網電價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風力發電企業已開始實現盈利,“剩下的都是純利潤了。”李俊峰說。
雖然中國的新能源發展,以風能發展的勢頭最為良好,但他也強調,受自然條件等限制,在未來很長的時間內,中國仍無法以此代替目前占發電量九成左右的傳統火電。(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