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美國貨幣政策調整擾動全球經濟復蘇進程,部分新興經濟體財政面臨困難
由于經濟復蘇進程存在差異,2014年以來主要發達國家貨幣政策走向明顯分化,可能引發全球資金無序流動,沖擊金融市場穩定,影響經濟復蘇。美聯儲從2014年1月起,開始將量化寬松政策月度購債規模從850億美元減至750億美元。由于經濟復蘇態勢較為穩固,美聯儲在1月和3月的議息會議上再次分別減少100億美元購債規模,累計縮減購債規模300億美元,并放棄6.5%的失業率加息門檻。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將在年內徹底退出量化寬松政策。日本仍將量化寬松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若上調消費稅率帶來的負面沖擊超出預期,日本央行甚至可能擴大量化寬松規模。歐元區潛在通縮風險上升,歐洲央行面臨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壓力,行長德拉吉已表示將在必要時實施量化寬松政策。日本、歐元區放松貨幣政策,保持相對寬松的流動性,一定程度緩和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帶來的影響,但其正面效應難以彌補美國退出量化寬松的沖擊,新興經濟體將承受一定壓力。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發達國家財政連年赤字,政府債務率不斷攀升,財政緊縮持續對經濟增長形成拖累。IMF數據顯示,2013年發達經濟體政府債務率為107.1%,其中美國和歐元區政府債務率分別高達104.5%和95.2%,預計2014年仍將保持在105.7%和95.6%的較高水平。在發達國家財政仍處于困難境地的同時,部分新興經濟體財政狀況惡化。IMF預計,2014年新興經濟體政府債務率仍處于33.7%的較低水平,但財政赤字率達到2.5%,創2011年以來新高。金磚國家中,印度、南非、巴西財政赤字率分別達到7.2%、4.4%和3.3%,均超過3%的警戒線。在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經濟增長、結構改革與財政平衡的關系,將是一些新興經濟體面臨的艱巨挑戰。
表4 2012-2015年主要經濟體政府債務率 單位:%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
世界 |
80.6 |
78.6 |
78.2 |
77.5 |
發達國家 |
108.3 |
107.1 |
107.1 |
106.9 |
美國 |
102.4 |
104.5 |
105.7 |
105.7 |
歐元區 |
92.8 |
95.2 |
95.6 |
94.5 |
日本 |
237.3 |
243.2 |
243.5 |
245.1 |
新興市場 |
36.5 |
34.9 |
33.7 |
33.0 |
印度 |
66.6 |
66.7 |
65.3 |
64.0 |
巴西 |
68.2 |
66.3 |
66.7 |
66.4 |
注:2014年和2015年為預測值。
資料來源:IMF,《財政監測報告》,2014年4月。
(三)地緣政治風險明顯上升,加大經濟復蘇難度
經濟低速增長導致全球范圍內經濟利益爭奪更加激烈,多個地區長期積累的地緣政治矛盾發酵,阻礙當事國家經濟穩定增長,其外溢效應波及全球市場。2014年初的基輔暴力沖突釀成烏克蘭危機,俄羅斯與美歐圍繞烏克蘭問題激烈較量,俄羅斯宣布接受克里米亞入俄,美歐對俄實施經濟制裁,烏克蘭危機已在一定程度上助長糧食、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盡管4月17日美、歐、俄、烏四方達成日內瓦協議,但目前來看協議尚未得到有效落實,烏克蘭危機還在進一步發展。若美歐與俄羅斯之間的較量繼續升級,俄羅斯與歐盟之間的經貿合作不確定性將顯著增加,油氣貿易也可能受到沖擊,對雙方經濟增長都會帶來不利影響。西亞北非地區亂局尚未得到根本緩解,埃及、敘利亞局勢發展仍存在變數,不僅阻礙地區經濟發展,還可能影響全球石油供應鏈。中國周邊國家也存在不穩定因素,泰國政局持續動蕩,朝韓關系依舊緊張。此外,2014年內多個新興大國將舉行大選,政府更迭可能導致宏觀經濟政策發生調整,加劇市場波動。
(四)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穩中有降,市場需求尚未強勢回升
2013年,受世界經濟低迷的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穩定,多數品種有所下降。全年IMF初級產品價格指數僅上漲1%,不包括能源價格的美國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價格指數下降5.8%。從供需基本面看,當前多數大宗商品供應較為充足,而過去多年來作為大宗商品需求增量主要來源的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速放緩,抑制大宗商品需求,使大宗商品價格面臨較大下行壓力。從資金面看,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股市回報回升,一些投資基金開始從商品市場撤出,大宗商品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去金融化”。據美國EPFR 公司監測,2013年大宗商品基金凈流出資金433億美元,一定程度上糾正了過度投機造成的大宗商品價格扭曲。進入2014年,資金流出大宗商品市場的趨勢還在進一步發展,近期全球大宗商品投資產品的主要投資商之一巴克萊集團宣布,將退出大多數大宗商品業務。綜合判斷,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總體可能延續穩中有降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