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步核算并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2013年全市生產總值14370.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5%。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8.45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7276.68億元,增長12.7%,其中工業增加值6678.60億元,增長12.8%;第三產業增加值6905.03億元,增長12.5%,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8.1%。從全年經濟走勢看,一季度和上半年均增長12.5%,前三季度增長12.6%,全年增長12.5%,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建成全國首家863產業化促進中心、國家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電動汽車、3D打印等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加快推進,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8%。實施新一輪科技小巨人發展計劃,全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1.53萬家,累計達到5萬家;其中,新增小巨人企業600家,累計達到2410家。自主知識產權數量快速增長,年末全市專利擁有量達到68540件,增長31%;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件,比上年增加1.5件。 民營經濟活力增強。出臺27條支持民營經濟政策,全年新注冊民營企業30343戶。全市民間投資5103.52億元,增長23.5%,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50.4%。民營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25.0%,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2.0個百分點。民營企業出口93.31億美元,增長16.4%,快于全市出口14.9個百分點。 節能減排取得成效。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促進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全市萬元GDP能耗預計比上年下降4%;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7%,六大高耗能行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均呈下降態勢。突出抓好工業污染減排,共關閉污染企業669家,停產整治污染企業144家,淘汰140萬噸煉鐵、229萬噸水泥落后產能。
二、財政收入增長較快,企業效益增勢良好
財政收入總量突破兩千億元。全年地方一般預算收入2078.30億元,增長18.1%。稅收收入1309.91億元,增長18.5%。其中,增值稅225.88億元,增長50.7%;營業稅424.83億元,增長6.0%;企業所得稅203.98億元,增長8.7%;個人所得稅58.31億元,增長17.6%。推進“營改增”試點,5.3萬戶試點企業減負面達96%;提高小微企業稅收起征點,惠及13萬戶企業。
企業生產和效益實現同步增長。1-11月份,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44萬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增長12.5%。利稅總額2522.39億元,增長12.2%,與同期工業總產值(12.9%)和工業增加值(13.0%)增幅基本持平;其中,利潤總額1624.08億元,增長6.2%。在39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37個行業實現盈利。
三、實體經濟支撐有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現代都市型農業穩步發展。糧食生產連續十年豐收,全年糧食種植面積499.19萬畝,增長3.1%;糧食總產量174.71萬噸,增長8.0%。主要農副產品供應穩定。蔬菜產量460.68萬噸,增長2.9%;豬肉產量29.82萬噸,增長2.1%;水產品產量38.5萬噸,增長5.5%;禽蛋產量18.89萬噸,增長1.2%。都市型農業發展邁出新步伐,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動能力不斷增強。
工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400.37億元,增長13.1%。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輕紡和國防等八大優勢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3578.60億元,增長12.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到89.3%。高新技術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136.02億元,增長16.5%,占規模以上工業的30.8%,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與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建成7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 產業聚集效應進一步顯現。
服務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全面落實服務業發展30條意見,著力打造服務業集聚區,一批大型商業綜合體和旅游項目建成開業,總部經濟、服務外包、文化創意等新興服務業取得新進展。商貿流通規模擴大,全年批發零售業商品銷售總額超過3萬億元,達到3.19萬億元,增長20.5%。現代物流快速發展,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5億噸,達到5.01億噸,增長5.0%;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千萬人次,達到1003.58萬人次,增長23.3%。服務外包增勢強勁,全年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0.61億美元,增長41.8%。旅游市場繁榮活躍,共接待國際旅游人數242萬人次,增長13.3%;實現外匯收入25.90億美元,增長16.3%。
四、投資消費雙輪驅動,對外貿易規模繼續擴大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萬億元,達到10121.20億元,增長14.1%。其中,城鎮投資9528.09億元,增長14.2%;農村投資593.11億元,增長11.7%。推出新一批170項重大項目,總投資超過2200億元,為全市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動力。 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63.56億元,增長15.2%;第二產業投資4208.74億元,增長14.1%;第三產業投資5255.79億元,增長14.3%,占城鎮投資的比重為55.2%。 從主要投向看,實體經濟投資6526.93億元,增長14.6%,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64.5%;民生領域投資增長較快,教育、衛生、文化等民生行業投資257.17億元,增長20.3%,比上年加快3.7個百分點,高于城鎮投資平均增幅6.1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呈現新亮點。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70.43億元,增長14.0%。文化消費快速增長,體育娛樂用品類零售額增長62.5%,書報雜志類零售額增長73.2%。網上零售持續升溫,當當網、唯品會、蘇寧易購、亞馬遜等互聯網銷售企業實現零售額70.48億元,增長79.8%。重點商品穩定支撐,金屬材料、石油及制品、汽車、煤炭及制品等四大支柱類商品合計實現銷售額2.09萬億元,占全市限額以上銷售額的77.6%。居民消費穩步增長,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1850元,增長9.1%。大眾餐飲消費增勢良好,限額以下住宿餐飲業營業額519.83億元,增長20.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占全市的78.6%。
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285.28億美元,增長11.2%。其中,進口795.03億美元,增長18.1%;出口490.25億美元,增長1.5%。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206.39億美元,增長11.0%;加工貿易出口250.42億美元,下降2.3%。從出口市場看,對非洲、巴西、東盟出口分別增長32.3%、28.1%和15%,新興市場份額占到45.8%;對美國、日本、歐盟等經濟體出口下滑,分別下降0.6%、6.7%和12.0%。
五、招商引資力度加大,信貸資金供給平穩
內引外聯取得積極成效。出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決定,面向全球組織資源要素。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564家,合同外資額207.33億美元,增長11.6%;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68.29億美元,增長12.1%。其中,服務業實際直接利用外資94.73億美元,增長31.3%,占全市的比重達到56.3%;制造業實際直接利用外資72.04億美元,下降5.5%。借重用好首都資源,積極打造京津發展“雙城記”,不斷深化環渤海區域交流合作。全年實際直接利用內資突破3000億元,達到3120.82億元,增長20%;其中,環渤海企業在津投資1598.1億元,增長21.3%,占全市的51.2%。
存貸款規模均超過兩萬億元。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23316.56億元,增長14.9%,全年新增存款2976.68億元,比上年多增251.08億元;各項貸款余額20857.80億元,增長13.4%,全年新增貸款2427.27億元,比上年少增39.03億元。金融改革創新穩步推進,我市成為全國少數擁有金融全牌照的城市之一,以融資租賃、商業保理、小額貸款等為代表的新型金融業態集聚發展。年末全市156家小額貸款公司開業運營,成為小微型企業信貸資金的重要來源。
六、濱海新區龍頭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步伐加快。出臺促進新區發展的10項措施,加大財稅、金融、土地等方面支持力度,全面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全年濱海新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1萬億元,增長13.2%;地方一般預算收入878.90億元,增長20.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36.68億元,增長13.1%。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年產25萬輛長城汽車二期、阿爾斯通全球研發中心等項目竣工投產,大眾汽車變速箱等項目加快推進。功能區建設繼續加快。東疆港區第二港島工程啟動,國際郵輪碼頭二期建成;中新生態城開發建設全面推進,五年形成宜居社區目標如期實現;中心商務區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一批商務樓宇投入使用;開發區、高新區、空港經濟區、臨港經濟區建設成效顯著。
中心城區服務功能明顯提升。民園廣場改造工程收尾,津灣廣場二期主體完工,五大道、五大院等重點區域文化品位和載體功能不斷提升。高端服務業集聚發展,建成一批總部聚集區、特色街區、創意產業園區。樓宇經濟蓬勃發展,截至年末,全市稅收收入超過億元的樓宇達到120座。
郊區縣經濟實力繼續增強。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推動示范工業園區、農業產業園區、農村居住社區“三區”聯動發展。示范小城鎮建設扎實推進,新開工建設農民住房1000萬平方米,竣工600萬平方米,累計55萬農民遷入新居;31個示范工業園區拓展區建設加快,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進一步提高;設施農業提升工程和農業科技創新工程全面完成,在全國率先建成農業物聯網綜合應用平臺;第二批“三改一化”試點進展良好,美麗鄉村建設和“四清一綠”工程扎實推進。
七、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民計民生持續改善
就業規模繼續擴大。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扶持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工作,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全年新增就業48.58萬人,增長2.8%,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6%。勞動力調查數據顯示,截至年末,全市就業人口達到847.46萬人。
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加。大力實施19項增收政策措施,最低工資標準、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分別增加190元和205元,城鄉低保、優撫對象撫恤、農村五保供養、特困救助標準進一步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增長10.2%;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9.4%,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6.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5元,增長13.5%,快于城市居民收入3.3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增長14.8%,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8.6個百分點。
民生投入力度加大。全面落實20項民心工程,財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領域。地方一般預算用于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領域支出分別增長21.6%、21.0%和19.1%。新建保障性住房8萬套,新增住房補貼1萬戶,完成480個舊樓區綜合提升改造,實施中心城區成片危陋房屋和農村危房改造,扎實推進城中村改造。
八、消費價格同比上漲,生產價格繼續下行
消費價格穩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1%,漲幅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8%,煙酒及用品類價格上漲0.9%,衣著類價格上漲1.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0%,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上漲0.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5%,居住類價格上漲4.4%,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1.4%。食品價格上漲仍是推動價格指數上漲的主要因素,拉動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1.78個百分點。
生產價格繼續走低。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3.0%,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3.5%,生活資料價格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下降2.6%。
附注:
(1)全市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增長速度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進出口數據來源于天津海關,金融存貸款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天津市財政局。
附表:
2013年全市主要統計指標數據
|
2013年 |
±% |
地區生產總值(億元) |
14370.16 |
12.5 |
? 第一產業 |
188.45 |
3.7 |
? 第二產業 |
7276.68 |
12.7 |
? 第三產業 |
6905.03 |
12.5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
13.0 |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億元) |
26400.37 |
13.1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億元) |
10121.20 |
14.1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
4470.43 |
14.0 |
外貿出口總額(億美元) |
490.25 |
1.5 |
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金額(億美元) |
207.33 |
11.6 |
實際直接利用外資(億美元) |
168.29 |
12.1 |
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億元) |
2078.30 |
18.1 |
中外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年末數,億元) |
23316.56 |
14.9 |
中外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年末數,億元) |
20857.80 |
13.4 |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2658 |
10.2 |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5405 |
13.5 |
城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
103.1 |
|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
97.0 |
|
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以上年為100) |
9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