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生活在今天的中國,我們經常能感受到批評的活躍。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網絡跟帖、論壇微博,或長篇大論,或三言兩語,甚至一句話、一個詞、一個表情,都可以對大事小情發表意見表明態度。這其中,也出現了大量非理性批評,比如地域間的攻訐謾罵,對某些當事人的跟風指責,甚至是幸災樂禍,在網上并不少見。這樣的情緒宣泄,很難說有什么積極意義。
批評理應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繁榮進步做出貢獻。這種批評,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有益于問題的解決。其實,真正的批評從來都是理性的,批評的力量源自其中蘊藏的理性。魯迅先生早就說過,“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中國正在經歷向現代社會的深刻轉型,這種轉型在思想價值層面上與理性密切相關,一個成熟的現代社會,其標志之一就是人們普遍擁有較高理性水平。
理性雖然是抽象的,但緣自現實。身邊的許多事例,都可以讓人直觀地感受理性、體會理性批評的風采。當綠豆、茄子被炒作為養生神品時,要相信常識、不盲從跟風;當廣州恒大在亞冠聯賽以5∶1大勝全北現代隊時,要冷靜地看到中韓足球的差距;當一些地方將小偷游街示眾時,要敢于為被示眾者的權利吶喊、不漠視他們的尊嚴。獨立思考、尊重常識、平等寬容等價值理念正是理性批評不可或缺的基礎。
理性批評需要批評者超越一己之利。今天的利益主體趨于多元,批評的多樣有時就是利益多樣的直接呈現。菜價高了,有人歡喜有人憂。勞動力價格上升了,勞動者歡迎,用人單位卻為成本增加苦惱。很多現象往往表現為利益博弈,如果不肯跳出私利,用理性的眼光作一番打量,往往會被利欲蒙蔽。這在當前有特別的現實意義,需要人們在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個人利益和其他利益中學會理性思考問題,實現共贏共享。
理性批評不應停留在“破”,更要走向“立”,它指向的是建設性,著眼的是解決問題。不是說每個批評都能解決問題。現行高考制度尚有種種不合理,看病難、房價高等問題仍是百姓心中的痛……這些問題一時難以根治,此時,理性批評既要正視問題的存在與危害,更要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以建設性的思考盡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增加社會共識,促使問題及早得到解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理性應成為批評者的一種價值堅守。在某種意義上,理性批評昭示的是一個民族的穩健成長,哪怕只有一點,也足以閃耀出它的光澤。(李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