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 “建筑學界諾貝爾獎”-——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
(記者方益波)記者從中國美院獲悉,普利茲克建筑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于2月28日揭曉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49歲的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這一被稱為 “建筑學界諾貝爾獎”的全球建筑領域最高榮譽。據悉,頒獎典禮將于2012年5月25日在北京舉行。
在揭曉評委的決定時,普利茲克先生表示:“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筑師,這標志著中國在建筑理想發展方面將要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此外,未來幾十年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功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將非常重要。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如同世界各國的城市化一樣,要能與當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中國在城市規劃和設計方面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一方面要與中國悠久而獨特的傳統保持和諧,另一方面也要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相一致。”
普利茲克建筑獎由杰伊?普利茲克和他的妻子辛迪?普利茲克于1979年創立,每年度授予一位做出杰出貢獻的在世的建筑師,以表彰其在建筑設計創作中所表現出的聰明才智、想象力和責任感等卓越品質,及其通過建筑藝術對建筑環境和人類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貢獻。獲獎者將得到十萬美元的獎金和一枚青銅獎章。貝聿銘曾在1983年獲得第5屆普利茲克建筑獎。
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引用今年獲獎評審辭來說明獲獎原因:“討論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適當關系是一個當今關鍵的問題,因為中國當今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引發一場關于建筑應當基于傳統還是只應面向未來的討論。正如所有偉大的建筑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并演化成扎根于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據了解,王澍于1985年獲得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筑系本科學位,三年后從該校碩士研究生畢業,隨后到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從事舊樓改造及環境與建筑關系的研究。在之后的10年里,他沒有做建筑設計工作,而是一直與工匠們在一起工作,在真實的建造中獲取經驗。1997年王澍和他的妻子陸文宇在杭州創辦了“業余建筑工作室”。他對“業余”這個詞的解讀是:“一個人因為興趣而從事某項研究、運動或者行為,而不是因為物質利益和專業因素。”
他的重要作品全部是在中國完成的。主要作品包括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寧波美術館、寧波五散房項目、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新校區、杭州南宋御街博物館等。憑借這些作品,他先后獲得2004年中國建筑藝術獎、2005年HOLCIM豪瑞可持續建筑大獎賽亞太地區榮譽獎、2008年德國全球高層建筑獎提名。2010年他與妻子陸文宇一起獲德國謝林建筑實踐大獎,2011年榮獲法國建筑學院金獎。
王澍從2000年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2011年,王澍成為第一位擔任哈佛大學研究生院“丹下健三客座教授”的中國本土建筑師。他經常在全球各地的大學開展講座,在美國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奧斯汀德克薩斯大學,賓夕法尼亞等大學講學。
當得知自己獲獎后,王澍表示:“這真是個巨大的驚喜。獲得這個獎對我來說實在是太榮幸了。我突然意識到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做了如此多的事情,看來真誠的工作和足夠久的堅持一定會有某種結果”。
評委、中國著名建筑師和教育家張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他證明了中國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產和張揚設計的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