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電影筆記】
武打這個東西必須附著在強有力的戲劇沖突之上才能顯示出沖擊力來,可惜《大武生》根本就沒有提供這樣的情緒鋪墊。可以說,京劇和武打在這里都是打醬油的,而且這個醬油根本沒有入味。
在影片《大武生》結尾處出現了一行字幕:“從此以后梨園行再也沒有過比武。”
其實,我相信在此之前也沒有這種無聊的比武,可能編劇自己最后想起來都覺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就加了這么一句。陳凱歌的《梅蘭芳》中也有小梅蘭芳和十三燕斗戲的情節,但那里拼的是上座,靠的是唱戲的本事,這我信服。然而在《大武生》里,武生比武比的不是戲里的玩意兒,而是比打架,把你打趴下了我就是泰斗你就是不入流,這太可笑了,如果派兩個武林高手下山,是不是能把全梨園行武生的槍都給撅了呢?整個《大武生》的恩怨就建立在這個兒戲一般的設定上,這讓我對整部影片都產生很荒誕的感覺,難以入戲。即使達不到《霸王別姬》和《梅蘭芳》那種對京劇藝術本身的尊崇,也不能為了胡編劇情而把老祖宗的這些玩意兒這么糟蹋。這種霸王硬上弓式的恩怨故事,導致全片的節奏都很奇怪,情緒轉折也很突兀,看得人很不舒服。
同時被糟蹋的還有洪金寶,其實電影里基本上所有的打戲我都覺得很多余,因為這里沒有什么是必須通過打架來解決的事情,于是洪金寶的動作設計也都是毫無亮點的行活,武打這個東西必須附著在強有力的戲劇沖突之上才能顯示出沖擊力來,可惜《大武生》根本就沒有提供這樣的情緒鋪墊。可以說,京劇和武打在這里都是打醬油的,而且這個醬油根本沒有入味,地位很尷尬。
比調料不入味更嚴重的問題是主料的搭配不當。我不知道高曉松到底是出于什么趣味搭配出這么個陣容來,其實用吳尊和韓庚沒有錯,走粉絲路線也不是不可以,這兩個人中只能留一個,因為這兩個人的外形、戲路和偶像風格太接近,導致兩個人物的辨識度都不高。按正常的創作思路,這里肯定要搭配一個演技能壓得住,而且有差異性的演員的。平心而論,初上銀幕的韓庚比吳尊表現要更好一些,吳尊的表情和pose都很做作,而更失敗的是劉謙。我不知道劉謙有沒有演技,但至少在《大武生》里他所呈現出來的完全不是人物的狀態,我總覺得他的下一句臺詞可能會是“見證奇跡的時刻到了”,他的本色離上海灘警察局長這個角色很遠,表演又很隨心,讓我很出戲。這三個男主演的搭配讓這部影片陰氣很重,而且有種男色過剩的油膩感。其實《關云長》的失敗已經說明玩腐那一套現在吃不開了,大家能把這當個噱頭來調侃,但沒多少人愿意為這個噱頭埋單。俗話說,沒有糟糕的演員,只有糟糕的導演。
高曉松作為一個導演,有他可取的地方,《大武生》在視聽品質方面還不錯,但我覺得至少他對演員的引導和調度是相當無力的。他以前的長片所用的演員,如《那時花開》中的周迅和夏雨、《我心飛翔》中的陳道明等,都是對角色有自我詮釋能力的演員,而當起用吳尊、韓庚這樣的靠臉蛋吃飯的粉絲系同學時,他調教演員的短板就顯露出來了。看《大武生》就如同是吃了一碗醬油拌飯,被撲鼻的被調和過的醬香味所掩蓋的,只是乏味松軟的白米飯,無營養,無回味。
□麻繩(北京 影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