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臺北故宮】
“不是所有東西拿來就檢測”
臺北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處長嵇若昕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做文物檢測時,一般是盡量不拿完整的文物,有出土的話,通常用破片。不得已,要做無損害檢測時,就用X光照射,或者拉曼光譜。用光線打下去,測文物的光譜,從而知道文物的成分。這種情形的話,光線打下去,儀器是不用碰到文物。
她提到了幾個注意事項,一是文物擺臺面上,以臺面不動為原則。萬一要動的話,一定要手動,不要電動,自己去感覺,而且速度一定要慢。因為儀器本身變動的話沒辦法控制,如果參數設置錯誤,臺面就會爬上去了。
二是做這個工作的時候,周圍不能只有一個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習慣是,檢測人員至少要一個,還要再加他的助理一兩個。文物典藏單位,例如像這次哥窯,一定是器物處,如果是書畫,那就是書畫處。典藏單位的人也一定要在旁邊。因為去拿文物,不允許一個人,要最少兩個人。這樣加起來看,現場最少也要4個人,會讓意外減到最低。
做無損分析,操作者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嵇若昕表示,文物典藏單位對文物要很熟悉,要了解文物發展的歷史,文物的重要性,它的一切知識;拿文物也要有訓練,雖然做檢測的時候,檢測員是不拿文物的,但萬一他要拿呢,所以也要做訓練,這都是基本功。
對于無損檢測分析的頻率如何,嵇若昕表示,這要看研究計劃,并不是所有東西拿來就檢測。主要是針對還不是特別清楚的文物,需要了解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