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河北平泉縣委宣傳部19日透露,該縣申報的《契丹始祖傳說》已被列入全國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民間文學類重點保護項目之一。
據悉,此次申報的有關契丹民族發祥的傳說,具有鮮明的群眾性、民間傳承性和地域特征,在一些史料中也有相應的記載。其中,《遼史》記載契丹始祖是在馬盂山乘白馬沿土河東去的。而史學界關于馬盂山之位置多有爭議,隨著五十年代遼景宗與蕭太后之長女大長公主墓在平泉縣蒙合烏蘇鄉八王溝村的發現,附近的遼南院樞密副史竇景庸墓、蕭福延、蕭延寧妻墓也相繼發現,當地認為足以說明馬盂山就在平泉。
據稱,土河流域也是契丹族重要活動區域。而土河即為發源于平泉縣的老哈河。今平泉縣境內老哈河流長達75公里,流域面積達914.2平方公里。這里土壤肥沃,林茂糧豐。據中國水系流域面積統計資料所載,遼河西源老哈河發源于河北、內蒙古交界的七老圖山光禿嶺,亦即今平泉縣柳溪鄉光禿山、遼代馬盂山。
據介紹,三十多年來的考古工作中,平泉縣共征集文物1.8萬件,其中70%為遼金時期。出土的主要有雞冠壺、鳳首瓶、三彩陶罐、三彩方盤、二龍戲珠銀冠、犁鏵、犁鏡、馬具等大量珍貴遼代文物,證實契丹人曾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繁衍。韓國遼史專家金在滿先生稱贊平泉的遼文物為“偉大的遼文化”。
為彰顯契丹文化,平泉近年提出了“契丹祖源”的城市品牌,并把契丹文化融入到文化產業發展中。據悉,該縣正積極謀劃推進契丹題材電視劇拍攝、契丹民俗村建設等項目,力爭填補國內契丹始祖文化旅游產業的空白。
契丹族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民族,共存在了一千多年。契丹建立的遼朝,共歷九帝,209年,疆域遼闊,相當于兩個北宋。金滅遼以后,耶律大石帶領部分契丹人萬里西行,在今天我國新疆及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立國九十余年。遼(北遼)與西遼加在一起長達三百余年。(張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