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2011年1月,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編的《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1949年—1978年)正式出版。在中共已經走過的三個30年中,這30年,因為犯過一些錯誤,存在一些爭議,因此,中國共產黨對這一段歷史如何自我評述,引起各方格外關注。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參與了編撰這部歷史巨著的全過程。記者通過對他的專訪試圖尋找這30年黨史背后的16年。
1995年正值盛年的章百家從中國社會科學院被調到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在其后的15年時間里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編寫這部從中國共產黨1949年執政到十一屆三中全會這30年的歷史。“16年磨一書”,用章百家自己的話說,自己也從年富力強寫到了滿頭華發。一般來說,完成類似規模的歷史著大約在十年左右,為什么《黨史》第二卷這樣一部史書卻用了整整16年呢?
章百家:書本身要比較成熟了,就是黨內各個方面都覺得這本書可以接受,就是這本書的寫法和結論(都能接受)。所以這本書不是由史家自己來寫的這本書,它反映的東西呢,一個是中央對黨的歷史的總結,另外它也是史學界研究的成果,主要是黨史學界研究的成果,而且它反映的是主流觀點。
事實上,1995年,中央黨史研究室開始集中力量編寫黨史《二卷》,完成初稿花了5年左右的時間,而此后的修改經歷了將近10年的時間。今天與讀者見面的這部史書,與現有的眾多黨史讀本相比,所用分析框架和話語系統相當正統,有學者認為它并不具有新意。章百家認為,作為官修歷史,與一般學者個人編寫歷史著作不同,重點不在創新。
章百家:這本書他的主要作用不是在某些方面對傳統觀念有突破,這本書的主要目的是把我們現在認為最靠得住的觀點集中在一起,把這個告訴大家,它要反映的是黨的歷史中最基本的方面。
實際上,在章百家看來,《黨史》第二卷在很多方面還是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創新。以前很少涉及的黨的決策過程被詳細的記錄到這部鴻篇巨制中。
章百家:你不能說我們寫一個書,我們把這個過程寫得很細,告訴你這個過程是怎么來的,這個在學術上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是他不等于會推翻原來的觀點。
黨史《二卷》共近百萬字,至1957年的前8年是發展比較好的時期,反映這段歷史的篇幅大約占全書的40%。反映1957年“左”的指導思想的發展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0年,篇幅約為30%。寫“文化大革命”10年內亂的篇幅,約為全書的20%。這三個十年為什么沒有平均用力呢?章百家認為這是符合“歷史影響力大”這個篩選原則的。
章百家:建國期間你別看時間短,同時一個時間里都是干六七件大事兒,比如建立新政權,內戰還沒有結束呢,結束內戰,然后開始進行各種民主改革,抗美援朝,穩定經濟,那你寫成文字勢必就長了。另外那個時候中國社會變化也大。像文革,那時候事兒也特別多,文革本身對中國影響特別大,但是每天發生的那些事兒,斗過來斗過去,它對歷史有多大意義?所以這部分內容相對來講就會被壓縮,而且文革后期,文革搞也搞不下去了,大部分人也沒心氣兒了,我們都經歷過哪個時期都在家里打家具。中間這個過程是比較復雜的,就是從58年到文革前,還是可以寫得長的,事情已經沒有那么多,但是心路思想可以寫得非常多。
大躍進期間的死亡人數,一直是一個敏感的數據,幾十年來,社會上對此有各種說法。黨史《二卷》中采用的是《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里已經采用過的一個數據。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1960年與1959年相比,中國人口凈減少了1000萬。而在此之前,自1950年后,中國人口每年是增加的。至于三年全國的人口死亡總數是多少,書中沒有作表述。章百家解釋了其中的原因。
章百家:后兩年我們找不到統計數字,那學者的統計各種各樣,我們使用任何一個人的數據,都會引來其他人的反對,這個書的定位就決定了它不能采用爭議比較大的數字。
雖然說《黨史》第二卷在觀點上尋求最大公約數,在結構上也進行了苦心的安排,但章百家認為這本書還是有很多突破之處的。他最看重的則是這本書對于很多歷史事件、很多黨的重要人物的看法更加客觀,并不是非黑即白這么簡單。例如像對“中蘇論戰”的評價,承認了那時中方也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承認赫魯曉夫在中蘇關系中的積極作用;另外在黨內,對張聞天、王稼祥的某些觀點和看法是給予了肯定的。
章百家:現在對黨史的問題評價不像以前似的非對即錯,就是黨在進行決策的時候,我們現在經常會說他是對呀還是錯呀,實際上你想想,凡是真要進行決策的時候他一定是一個很難的問題,他不會簡單地說,這么做就都是對的,那么做就全是錯了,他一定是這么做有利有弊,那么做也有利有弊,就看誰利大于弊。(記者季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