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无码日韩,无码不卡免费v片在线观看,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9797

北京十二大廟會接待400萬人次 安保首用直升機

2011年02月09日09:3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民俗區 十二大 直升機 巧娘 北京警方 游客 安保 冰火兩重天 非物質文化遺產 廠甸廟會

地壇廟會,卡通兔子迎接游客。本報記者蒲東峰攝

今天,北京大多數廟會將閉幕。截至昨天,十二大廟會入園人數累計398萬人次,與去年持平。其中,作為最受歡迎的三大廟會,地壇接待114萬人次、龍潭接待87萬人次、廠甸接待57.1萬人次。商業方面,十二大廟會營業收入4137萬元,同比增長3.5%。

◎攤位減少重文化輕商業

今年春節各大廟會的攤位數量均有所減少。各大廟會相關負責人均表示,減少攤位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廟會的商業味兒,專門主打文化、傳統、公益牌。

地壇和龍潭廟會的商業攤位共比去年減少180個,同時將位置較好的23個飲食攤位對老字號和名特優新商戶實行定向招商。設置非遺手工藝品、公益攤位80個,其中特設20個攤位無償提供給東城巧娘工作室、東城殘聯、房山手拉手等相關單位使用。

據地壇廟會組委會介紹,今年小吃攤位優勢地段的旺鋪主要優先京城老字號,為的是讓市民體會京味兒新年,感受老北京文化。龍潭廟會則在今年采取限價競標與整體招商方式,組織攤位經營。廟會90多個小吃攤位中,除10個臺灣美食攤位和4個老字號攤位外,其余82個小吃攤位均參與了限價競標。百貨、包裝食品、圖書、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品等百余個攤位,也均通過整體招商方式組織經營。

其他廟會的攤位也大幅減少,廠甸廟會較去年減少60多個,大觀園紅樓廟會減少20余個。

◎攤位減少重文化輕商業今年各大廟會均加強管理力度,限制攤位轉租及游商進入。廟會還制定了主辦方先期賠付制度,主辦方從商戶處暫時提取一部分抵押金,一旦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直接從主辦方處得到賠償。

為確保食品安全,地壇廟會建立了“廟會黑名單”,只要有一次違章,就被終身禁入。龍潭廟會則實施了嚴格的入場制度,所有入駐廟會經營的商戶,均需提供營業執照,小吃飲食等攤主,必須提供食品衛生許可等相關證明,對違法違規、擾亂經營秩序或在廟會有不良行為記錄的人員,均會上黑名單,不允許其參加招商登記。

在廠甸廟會陶然亭公園民俗區,幾乎每個攤點外都懸掛著廟會經營許可證,注明負責人的名字、經營項目、經營人員數量等信息。廠甸廟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保證廟會經營秩序,嚴格限制攤位轉租,在攤位招商確定后,許可證上的負責人和最終經營負責人要一一對應,并要求攤商掛貼有照片的胸牌。

◎玩樂雷同非遺集中展出

各大廟會上,吃喝玩樂基本雷同,賣的商品也差不多。最集中的就是非遺項目展出。春節本身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今年,地壇和龍潭兩大廟會共邀請了60余家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手工藝參展,其中有2項世界級、26項國家級,包括風車制作技藝、北京絹人、雕漆技藝、毛猴制作技藝等現場展示。

廠甸廟會、東岳廟廟會首次展示了“幡鼓齊動十三檔”。十三檔花會按照表演順序分為開路、五虎棍、秧歌(高蹺)、中幡、獅子、雙石頭、石鎖、杠子、花壇、吵子、杠箱、天平、胯鼓,其中絕大部分項目是市級和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此外在龍潭廟會,國家級非遺項目延吉象帽舞、青海黃南州藏族熱貢歌舞等也是天天登場。

今年是兔年,在各大廟會上,兔兒爺泥塑(兔兒爺身穿鎧甲,背插靠旗,騎著瑞獸)銷售格外火爆。

東岳廟在廟門口搭建了兔兒爺山。“12年前的那個兔年并沒有這樣做。一般兔年春節時的兔子形象是不穿鎧甲的。”工作人員介紹。對此,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駐會副主席于志海解釋,“這是今年特有的文化現象,人們對傳統生肖形象非常青睞,結果讓北京中秋節的‘形象大使’兔兒爺多了一份工作,為兔年的到來再次出山。”

◎安保升級首次用直升機

北京警方今年全面提升安保等級,安保人數也超過歷年。今年警方首次啟用了直升機對廟會進行空中觀察,及時發現“大人流”,并通知地面指揮部采取控制措施,形成了立體指揮體系。

作為最受歡迎的廟會,地壇廟會春節期間日客流量最高突破23萬人次。今年,安全保衛人員由原來的950人增加到1344人,其中公安新增警力194人,新增保安80人,穿紅馬夾的工作人員新增110人。

為保證游客安全,本屆地壇廟會組委會采取了新舉措。在廟會四個門區實行抽檢和巡檢相結合的方法,逢疑必查,禁止攜帶打火機、水果刀、易燃、易爆等危險物品。帶打火機的游客須將打火機自行處理后進園,也可以將一次性打火機放在公園門口的安檢處,出門時再取走。

由于廟會上游客眾多,組委會特意制定了一系列綠色無障礙服務措施,每天給游客發送3萬條安全提示祝福短信。

■記者手記

廟會京味哪去了

因工作關系,7天的假期內,我用5天時間將自己拋在各大廟會的人山人海中。穿梭在舉著大肉串或捧著炸灌腸的人群中,望著掛有麻匪面具、茄子土豆等游戲玩具的各類攤鋪,我竟有點“找不著北”——本應是京味十足的廟會,何時變成了美食街和小商品市場?

對北京人來說,過年不逛廟會,年味就少了很多。廟會既是可以看拉洋片、吹糖人等傳統技藝,感受老北京文化的地方,又是有著各類最新鮮最時尚玩意兒的好去處。但隨著越演越烈的商業化趨勢,雖然廟會環境有所改善,但人文氣息卻越來越少。

記得一次在龍潭廟會的非遺展區內采訪時,半小時的時間內,進入該區域參觀的游客寥寥無幾,且多是心不在焉的走馬觀花,與難以下腳的小吃街相比可謂“冰火兩重天”。見記者感興趣,火繪葫蘆的主人季順忙戴上厚厚的近視鏡,燒熱了電烙鐵,邊詳細講解著火繪葫蘆的制作工藝,邊在葫蘆上一筆一筆地畫起來,老人家認真的樣子令我久久不能忘懷,正是人們對傳統技藝的關愛不夠,才使它面臨傳承難的尷尬境地。

值得欣慰的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很強觀賞性的特色項目人氣依然很高。如天壇、地壇的祭天、祭地表演,廠甸的花會走街,紅樓廟會的寶黛釵表演等。但如何滿足在原有基礎上改進創新,使傳統廟會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尚值得思考。

本報采寫本報記者李秋萌田虎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