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沈陽故宮 中新社發 習之 攝
沈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后稱奉天行宮,是滿清入關之前的皇宮,也是愛新覺羅氏的龍興之地。380年前,清朝的開創者就是在這里,邁出了他們入主中原的一步。至今,由于史料缺失,沈陽故宮仍然有許多待解謎團。
謎團之一:罕王倉促遷都只為保江山龍脈?
公元1621年,罕王努爾哈赤率領八旗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挺進遼東,并將都城從赫圖阿拉遷至遼東重鎮遼陽,大興土木,修筑宮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1625年三月初三早朝時,努爾哈赤突然召集眾臣和貝勒議事,提出要遷都盛京(今沈陽),諸親王、臣子當即強烈反對,但努爾哈赤堅持自己的主張。
努爾哈赤為何如此“倉促遷都”?民間一直流傳,努爾哈赤深信“傳統風水”,按照風水先生的指點,他在當時的東京城西南角修建娘娘廟;在東門里修建彌陀寺;在風嶺山下修建千佛寺,想用三座廟把神龍壓住,以保龍脈王氣。
但是,三座廟宇只壓住了龍頭、龍爪和龍尾,城里的龍脊梁并沒被壓住。于是龍一拱腰,就要飛騰而去,一直向北飛到渾河北岸。罕王以為龍是奉天旨意,命他在龍潛之地再修造城池,于是一座新城便拔地而起,并將此命名為“奉天”。又因為渾河古稱沈水,而河的北岸為陽(風水中有關陰陽的說法為:山的南面為陽、北面為陰,水的南邊為陰、北邊為陽),所以又稱“沈陽”。
當然,傳說似乎過于神奇,但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李治亭教授和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表示,歷來建都建城,風水都是放首位的。沈陽在渾河之陽,上通遼河,遼河又通大海,可謂是一塊“風水寶地”。
但是兩位專家同時又指出,努爾哈赤遷都沈陽,更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出于戰略上的考慮。首先,沈陽乃四通八達之處,其地理位置對當時的滿族而言非常有利,北征蒙古,西征明朝,南征朝鮮,進退自如。其次,原先的都城遼陽滿漢民族矛盾沖突嚴重,而沈陽當時還只是個中等城市,人口少,便于管理,這樣可以避免滿漢矛盾的激化。
謎團之二:沈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
由于史料沒有任何明文記載,沈陽故宮究竟何年開始建造,一直是歷史上的一大懸案,也是歷史學家們爭論的一個焦點。
沈陽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悅說,這可能是因為修建皇宮是件勞民傷財的舉動,清代統治者認為不值得提倡,而且修建宮殿本身也就是為皇帝建個家,沒必要將具體建造年份寫進史書。然而幾年前,鞍山市文物站的一位工作人員在當地發現了一本《侯氏宗譜》,其中關于修建遼陽東京城和沈陽盛京城的記載非常詳細。據《侯氏宗譜》記載,負責為沈陽故宮燒制琉璃瓦的侯振舉家族是“于天命九年間遷至沈陽,復創作宮殿龍樓鳳闕以及三陵各工等用”。有專家據此推斷,沈陽故宮應該是在天命九年,也就是1624年開始建造的。
2003年1月15日,沈陽晚報發表了一篇題為《沈陽故宮到底建在哪一年?》的文章,經沈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清前史專家支運亭研究員多年研究,認定沈陽故宮的始建年份應為1624年(天命九年)。
但佟主任卻不贊同這一說法,他認為,《侯氏宗譜》中所說的“天命九年”指的是侯振舉一家遷居沈陽的時間,而不是說侯振舉搬到沈陽后就立即開始建造故宮。他認為,1624年,東京城還沒有建好,許多貝勒、大臣都還在忙著建自己的住所,努爾哈赤在沒有下達遷都命令之前,不可能在沈陽建造故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