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烏魯木齊11月5日電(記者潘瑩 徐晶晶)一批流失德國的中國新疆克孜爾石窟精美壁畫,近日以照片的形式回歸故鄉——新疆克孜爾石窟。
“這是第123窟的穹頂壁畫復原圖,這是第161窟涅槃圖……”在新疆克孜爾石窟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很多中國游客首次欣賞到了自上個世紀初被國外探險隊盜割走的部分珍貴的克孜爾石窟壁畫藝術原貌。
據了解,上海博物館攝影家丁和此前從德國柏林亞洲藝術博物館對這批1906年被德國人竊割走的壁畫進行了翻拍,而后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把這些圖片資料進行了復制,并從中挑選出40余幅畫面較為完整、觀賞價值較高的圖片,按照原圖尺寸擺放在新疆克孜爾石窟內供游客觀賞。
“這批珍貴照片解開了克孜爾石窟原貌的百年之謎。”從事龜茲壁畫研究30多年的學者王建林說。
專門負責研究和保護龜茲石窟壁畫藝術的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決定,在這些翻拍照片的基礎上,今后逐步復原克孜爾石窟壁畫的原貌,使更多人了解古代西域壁畫藝術的風采。
位于新疆拜城縣境內的克孜爾石窟,始鑿于公元3世紀,是漢唐時期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也是中國開鑿年代最早的佛教石窟,與敦煌、龍門、云崗并列為中國四大佛教石窟。
建造在新疆古龜茲國境內的石窟總稱為龜茲石窟,包括克孜爾石窟、庫木吐拉石窟、克孜爾尕哈石窟等,總數可達600多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國家掀起了中亞探險熱潮。德、俄、日、英、法等國探險隊先后來到新疆,對龜茲石窟進行大規模割取壁畫的行動,其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克孜爾石窟。
身為新疆龜茲石窟研究所研究員的王建林介紹說,龜茲石窟研究所經過多年實地測量和對照,發現僅克孜爾石窟被竊割的壁畫面積達400平方米以上,出自60個洞窟,其中不乏西域壁畫之絕品。
除了翻拍克孜爾石窟被竊割的壁畫之外,上海博物館攝影家丁和還用鏡頭記錄下了柏孜克里克石窟、吐峪溝石窟等西域石窟壁畫藝術的原貌。
“看著這些不幸脫離了母體的壁畫,我的腦海里不斷浮現出石窟中充滿瘡痍和殘缺的墻體,我很想把眼前的寶藏馬上搬回石窟中一一復原。”談到翻拍時的初衷,丁和飽含深情地說,他希望通過此舉使更多的人了解西域的石窟壁畫藝術,更希望這些曠世遺珍能早日回歸原來的母體。
據了解,目前流失海外的龜茲石窟壁畫等文物,大部分保存在德國,還有一部分散落在日本、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
古代龜茲地區是絲綢之路上連接古代印度、希臘、波斯和中國四大文明交流通道的交匯處,是世界上少有的多元語言區,以石窟藝術為代表的龜茲文化至今仍是國際上廣為關注的古代文化遺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