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5月1日,在一場迅雷不及掩耳的特種分隊襲擊中,美軍擊斃了“9·11”元兇、恐怖大亨本·拉登,自此之后,擊斃拉登帶來的新聞發展也令人眼花繚亂,值得略加梳理。
擊斃行動挑動微妙美巴關系
根據目前美方透露的資料,本次行動是籌劃數年,在最高統帥親自指揮下進行的,由最神秘和犀利的美海軍陸戰隊三棲特種部隊“海豹”的特戰精英執行。
目前輿論對擊斃行動最關注的事項之一是作戰對美巴反恐合作關系的影響。行動地點位于巴基斯坦腹地,而據現在美國方面公布的情況,美軍并未事先通知巴方,這把作為美國在阿富汗反恐頭號盟友的巴基斯坦政府和軍隊置于十分被動的地位。首先,越境攻擊行動無言地對巴方的情報能力提出了質疑,拉登隱匿于如此腹地的地區,甚至在部分國際輿論中把巴方當成了瓜田李下的位置。其次,美軍無人機在巴北部地區進行所謂“低烈度攻擊”已經給巴國內政治增加了不少不和諧因素,作為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既要承擔反恐的任務,也要考慮國內復雜的宗教和部族情況,維持政治團結,而美軍如此重大的行動,又是在巴方不知情的情況下單方面進行,這無疑給巴方施加了很大的國內政治困難。最后,關于拉登遺孀和墜毀直升機殘骸的爭議也給兩國關系增添了最新的不和諧議題。巴方已明確表示拒絕將他們交給美國,這既是顯示主權最起碼的舉動,實際上也是對美國單方面行動明確表示不滿。
美國政府媒體公關考驗
擊斃行動完成后引人注目的另一個事態發展是美國對擊斃細節的披露方式。關于擊斃現場的情形,幾天之內,先后有各種版本釋出:對射中擊斃、未拿武器擊斃、有女人阻擋子彈等,而美國政府先是聲稱不會公布諸如現場照片和錄像等細節,然后又在內外輿論壓力下發布了一些圖片和影像資料。這對于素來擅長媒體公關的美國政府和軍方應該說都是罕見的。
造成上述混亂的基本原因是美國政府本次事件中媒體公關目標的困難。一方面,擊斃本·拉登是美國10年反恐戰爭最重大的戰果,也是以結束戰爭為競選承諾的奧巴馬總統本人的重要政治成就,更是對“9·11”受害者親屬和全美民眾的一個歷史交待,因此以明確和權威的方式向美國國內和國際社會傳達消息,這是首要的考量。但與此同時,美國預料到,擊斃行動因為給“基地”組織和國際恐怖網絡造成巨大心理打擊,為振勢頭,“基地”組織及其同盟者報復的計劃是可以預期的,而拉登本人在伊斯蘭和阿拉伯世界的部分民眾中有一定影響力,為了不給反美勢力利用拉登之死掀起新一輪對美仇視的機會,又必須對擊斃行動的公布十分審慎,以免造成負面影響。此外,巴基斯坦官方和民間的反應也必須顧及。
果然,在公布擊斃確信后,國際輿論對行動出現了多種質疑聲音,跨境攻擊的行為本身確實與國際法的主權原則相背離,有的觀察家把這一行動與在利比亞發生的斬首行動相比較,這一迅猛行動客觀上造成的微妙的威懾是存在的,這也增加了國際社會對美國優勢常規軍事效能的極大疑慮。
美軍會加大對華軍事圍堵?
作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鄰國,擊斃拉登在國內公眾中引發的思考重心之一,是美國反恐戰爭及整體軍事戰略下一步往哪里走,部分評論家宣稱,擊斃拉登意味著美軍會加大對華軍事圍堵力度等。
這些問題牽涉到對美國整個軍事戰略的認識和評價。首先應該看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之后,美國冷戰勝利贏得的戰略資本已經受到極大消耗,奧巴馬政府的軍事戰略并非布什時期的進攻性單邊主義,而是在加強預防的前提下,更注重運用外交、經貿、國際規制等非戰爭手段,奧巴馬把擊斃拉登作為反恐戰爭優先目標,實際上也是體現了一種以進為退、以攻為守的思維。
其次,作為頭號軍事霸權主義國家,軍事優勢的保持是美國核心國家利益,也是美國塑造國際格局和維護霸權地位的核心工具,因此,即使在反恐戰爭最高潮時期,美國也沒有放松在亞太的軍事布局,沒有忽略大國的軍事力量對比的變化。拉姆斯菲爾德以來的新軍事革命目標就在鍛造絕對領先的未來型軍事效能,而這一切背后,無疑是有對未來新崛起地區或全球權力的深遠應對準備。美國對中國作為羽翼日益豐滿的國際軍事大國充滿警惕,但兩國在反恐和諸多地區及全球安全問題上具有共同利益。奉行積極防御戰略的中國國防力量意在保衛中國國家利益,無意挑戰美國。
美軍及其歐美伙伴不會放棄應對恐怖主義威脅的努力。美國未來反恐可能會更注重類似此次擊斃拉登這種非傳統戰爭的戰法,以及加強運用像無人機攻擊這種“低烈度”手段,同時可能會加強與伙伴國家的協調,以及推動同步的外交、經濟以及文化政策。
□作者系上海國防戰略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國際戰略和國際軍事問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