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規則?
美國隨后的出牌,一度讓人大跌眼鏡。
9月28日至10月9日,今年以來的第4次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曼谷召開。原本對《京都議定書》堅定支持的歐盟,立場突然轉向,開始提出一個新的包括了《京都議定書》條款的氣候變化合作提議。而這個新提議,也符合美國代表團的利益主張。
據網易財經報道,瑞士一家氣候變化研究所所長馬丁·科爾對此評判說:“從技術層面上講,《京都議定書》需要100多個國家同意才能終止。但是美歐現在就像自己另起爐灶,從事實來看脫離了《京都議定書》。”
莫非,在《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之外,美歐要另立規則?
另立規則的主張,在會議上遭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強烈反對,另立規則的企圖流產。
經過細致的觀察之后,更多的氣候變化專業人士看出了背后的玄機。
一位來自挪威的專家巴德蘭則認為:“為了把美國拉入局,歐盟才想到一個在《京都議定書》和美國可能接受的框架之間的一個提議。”
長期以來,美國以石油、汽車等行業為先導的傳統工業界,一直拒絕在資金和技術上資助中國(對沒有競爭關系的最不發達國家則沒有限制),其理由是不能用美國的資金補貼發展中大國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這個主張,也直接讓布什政府在8年前不顧國際社會的普遍反對而退出《京都議定書》。
進入2009年,奧巴馬政府本來提出一項更為理想化的主張“征收碳排放稅“,但卻受困于美國國內政治、經濟架構而寸步難行。
除了傳統工業界的反對,奧巴馬政府還有一些實際的考慮。奧巴馬政府提出的醫改方案,美國國會遲遲不能通過。按照美國政治規則,國會很難同時將“兩張牌”一起通過。在醫改這張國內牌和氣候變化這張國際牌之間,奧巴馬政府只能先選擇前者。“這就需要國際社會幫美國政府一把”。喻捷說。
一場大戲就此拉開序幕,歐盟開始與美國唱起了雙簧。氣候專家觀察出的脈絡是:歐盟向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最為積極,此番在內部也無消極聲音,緣何突然轉變立場與美國一致?這顯然是哥本哈根會議迫在眉睫壓力下的不得已而為之。
在歐盟扮演紅臉之前,中印兩國已經扮演了黑臉的角色,攜手緩解了美國政府的壓力,間接向美國國會施壓。在胡錦濤9月下旬的“積極表態”之后,印度環境部部長賈伊拉姆·拉梅什表示:“印度政府計劃在2011年之前設定燃料效率目標,到2020年將新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提高到20%。”另外,印度還將設定建筑能效標準并從2012年開始實施。
歐盟和發展中大國的默契,等于告訴美國國內的反對方:如果談不成,大家將面臨雙輸的格局。在另立規則流產的情況下,如果不想雙輸,除了接受《京都議定書》,按照巴厘路線圖前進,美國別無選擇。
“目前來看,美國政府盡管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但哥本哈根會議取得很大突破的可能依然不大。”喻捷說,“按照程序,奧巴馬與國會就氣候問題的再次過招,將被安排到明年3月份”。
慶幸的是,哥本哈根會議并非大限。按照《京都議定書》和巴厘路線圖的安排,各國需在2010年底以前談出框架,為2013年以后的全球減排做出安排。“今年如果談不攏,明年的會就得開得更多。即使開會多,也還會有談崩的危險”。喻捷說。
而即將踏上中國土地的奧巴馬,此時正在指揮幕僚抓緊進行與中國的磋商。作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兩個國家,或將重構氣候變化的國際規則。★
|